扩声系统分为三个部分,在进行音响工程调整的时候,需要功放部分全部使用高峰和BSS系列功放,低音音箱并列放置于舞台前方。
1、 先分区调整,首先音响租赁调整DJ台前的扩声系统:用SIA软件首先进行相位延时校正,将测试话筒放置于舞池中,首先测量超低音的传输时间和相位,然后分别测试中低频、中高频和高频的传输时间和相位,记录下来,发现几个通道的传输时间都不对,同时有个别通道的相位也不正确,这就是中高频不清晰的主要原因。测试完后,利用处理器将4个音频通道的传输时间调整为一致。
然后重新开声试听,发现各个频段的声音表现比较清晰了,但低音位置仍较高,声音偏硬。检查低音分频点为150赫兹,将此分频点调整为99赫兹,同时中低频的下限分频点也由150赫兹调整为99赫兹。再开声试听,感觉低频位置从胸口下降到小腹,但大声压时,仍有一点偏硬的感觉,于是对低音做均衡处理,125赫兹衰减8分贝,再听,感觉力度合适了,不过,低频下限部分有浑浊的感觉,用处理器对低频下限进行提高,分频点提高到45赫兹,同时对35赫兹进行较大的衰减,低音变得比较干净了,但此时感觉低频的弹性和气流感减弱,于是对55赫兹进行4分贝的提升,此时低频的弹性力度都比较合适了,但又发现大声压的时候,低频还有一点“嗡嗡”声,于是对80赫兹进行3分贝的衰减,此时再听,感觉低频声音干净,瞬态很好,同时有拍皮球的那种弹性感,低音的效果就基本调好了。
中高频音箱因为是中远程的演出音箱,声音比较凶猛,虽然感觉很爽,但时间听久了,人很容易疲劳。首先处理中低频部分,此音箱中低频部分很厚实,有很强烈的“通通”声,首先对250赫兹进行衰减,减少“通通”声,然后再听,感觉中频有打耳洞,于是在处理器上对1250赫兹衰减,用比较宽的Q值,衰减4分贝,中频听起来就比较柔顺了。中高频部分有比较强烈的冲击声,金属感比较强烈。用处理器对2500赫兹和5000赫兹进行宽范围的衰减,并整体衰减了2分贝,声音就不那么刺耳了。高频部分的齿音比较重,有点发毛的感觉,对8K频率进行了3分贝的衰减,声音就舒服了很多。此时整体放开来听,感觉各频段声音均衡度很好,经询问场内DJ,他们感觉低频有点沉不下去,于是把低频的下限放低到40赫兹,整体感觉大家都比较满意。
2、 调整散座区域的音箱:散座区域的音箱是一个5分频的系统,先确定5个分频的分频点为超低频35~80,低频50~100,中低频100~1300,中高频1300~8000,高频8000以上。和前面的方法一样,先用SIA软件校正各个分频段的相位及延时,确保5个频段的相位及传输时间一致。然后进行音色的调整,由于此音箱与前面的音箱采用同样的单元,声音处理方法基本相同。
但使用了21寸超低频的音箱,所以在气流感和弹性处理上做了一些工作,提升了50赫兹和63赫兹,衰减了80赫兹和125赫兹。调节量均为3分贝。同时把超低频整体提升了5分贝。由于是采用的远射程音箱,近场听感觉中高频的量比较足,把中高频的三个通道增益都衰减了2分贝,整体听感觉就舒适了很多。
3、 调整周边二层扩声系统:首先检查双15寸三分频全频的声音,感觉有点怪,然后打开处理器检查分频点,发现分频点设置不正确,此音箱的分频点为300/3500赫兹,但设置成了120/1800赫兹,重新设置后,声音恢复正常。
然后进行相位校正,校正完相位和延时后,进行声音音色的调节。由于是双15寸的结构,低频部分比较厚实,大音量的时候对头部和胸部的冲击很强,于是对125赫兹,250赫兹进行了3分贝的衰减,中音部分对1250赫兹进行宽范围的衰减。高音部分对5000赫兹和8000赫兹进行了4分贝的衰减。整体听感就感觉比较舒服,超低音部分的音色调节和DJ台部分的低音调节方式相同。但二楼低音数量比较少,对超低音部分做了3分贝的整体提升。
4、三个区域进行整体配合调试:上面三个步骤对三个区域的音箱进行了独立的调试,由于三个区域位置不同,所以在三个区域音箱全部发声的时候,由于传输时间的不同,后场出现了不同步的“跑码”现象,所以,利用SIA软件对三个区域的扩声系统进行延时处理,首先让散座区域的扩声系统和DJ台区域的扩声系统同步,将测试话筒放置于散座区域,检测DJ台扩声系统到达此区域的声音传播时间,关掉DJ台音箱,同时测量散座区域的音箱到达此位置的传输时间,然后调节散座区域音箱处理器的输入通道延时,让这两个区域的音箱声音到达同步。调整完了,再对二层音箱和主扩声音箱之间进行同步调整,调整好后再进行试听,“跑码”现象就没有了,整体场内声音一致性很好。